要闻 | 文明创建 | 道德建设 | 文明实践 | 未成年人 | 我们的节日 | 网络文明传播 | 文明资讯 | 移风易俗
您所在的位置:您所在的位置:德化文明网> 文明网评
“双十一”谨防过度消费
2018-11-09 16:00:18  来源:泉州文明网  责任编辑:傅心玫  

“双11”马上就要到了。从2009年首次开启促销活动以来,“双11”从一个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,演变成一场媲美“圣诞狂欢”的全球知名消费盛典。仅阿里巴巴一家,交易规模就从2009年的5200万元,飙升到去年的1682亿元,短短的几年时间,这个数字翻了3000倍。而今年的数据还可能再创新高。

不断飙升的数据背后,是“剁手党”的崛起。有网友发现,自己去年“双11”购买的东西,屯到今年“双11”还没有拆封,然而今年的“双11”,自己还是忍不住“重蹈覆辙”,购物车再次填满了各种需要或者不需要的商品。过度消费是每年“双11”面临的普遍问题。

何为过度消费?顾名思义,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,买了太多不需要或者从未使用的东西,以及使用上的铺张浪费。2017年3月,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《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研究报告》。报告指出,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,衣物过剩几乎成为普遍现象,51%的消费者家中有未拆标签的衣物。

过度消费,使得“消费”和“浪费”之间的边界模糊。美国作家莱斯在名为《多了》的绘画书中讲过这样的故事:一只喜鹊因意外惊喜开始源源不断地囤积物品,越堆越多直到同巢窝和树枝一起坠地。这是“关于贪心和物质主义的警示故事”。消费之于生活、之于经济都需要一个理性平衡,过犹不及造成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浪费,还会对个体生活造成压迫,并给环境承载能力带来破坏。

为何越来越多人在过度消费?从积极层面上看,过度消费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,消费能力提高的一种表征。而另一个原因是,消费主义通过赋予商品和消费新的内涵,始终在不断怂恿着人们的消费行为。

美国社会经济学家Amitai Etzioni借助“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”指出了正常消费和消费主义的界限。他说,满足生理、安全需求的消费是正常的消费,但试图通过消费获得社交(爱与归属感)、尊重、自我实现,则让正常消费变成了消费主义。就比如戴上某个名表,就感觉自己进入上流阶层;有了一辆豪车,似乎就可以轻松赢得任何美女的芳心;使用某个品牌的油烟机,才符合标准中产阶层温馨美满的生活样本……

人们一旦陷入消费主义的符号陷阱中,就会沦为消费的奴隶,催生出“炫耀性消费”“病态消费”。为了支撑消费,甚至出现了“过度信贷”、违法信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。因此,《人民日报》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批评“过度消费”:“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则呈现出完全的消费异化本质,坐享其成、挥霍无度、好逸恶劳的蔓延造成高档消费品占用的资金和资源过多,更对少数年轻人的精神开始侵蚀。”

消费是一种中性的行为,人要生存就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、安全需求,就必须消费,这无可厚非,也无可指摘。只是我们对物质的消费,应切记一个原则: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,量力而行。消费带给我们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愉悦,应适度,而不应过激;我们应成为消费的主人,而不是相反,为其所定义和奴役。(曾于里)

中共德化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
东南网 承办
闽ICP备05022042号
投稿邮箱:dhxwmb@163.com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