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| 文明创建 | 道德建设 | 文明实践 | 未成年人 | 我们的节日 | 网络文明传播 | 文明资讯 | 移风易俗
您所在的位置:您所在的位置:德化文明网 > 文明网评
将劳动课堂“搬到”田地里
2021-02-22 11:28:16  来源:泉州文明网  责任编辑:陈培源  

寒假已过了大半,在领到做练习题、阅读写作文等传统假期作业外,遵义市有的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中一些元素比重明显增加,这便是劳动实践作业。今年该市将加强劳动教育与课堂内外结合,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、规范化、多样化。

学生劳动实践作业不但要经常做,而且要认真做,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作业中,真正体悟劳动的辛苦,感悟劳动的价值,感受劳动的光荣。

劳动是创造一切社会价值和财富的源泉,也是一个人懂得感恩、知道珍惜、学会独立、成长成才的最根本、最核心要素。一个不热爱劳动、不尊重劳动的人,不会懂得感恩,难以真正独立,对物对人都不珍惜,更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家庭有贡献、有价值、有成就的人。这不仅是一种常识,也是被例证反复证明的现实。

比如,现在的孩子很少知道水稻、小麦等粮食作物,是通过那些“劳动程序”,从播种、生长、到收获。这些“劳动程序”没有一道程序是“不劳而获”的,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出力流汗、付出辛苦劳动,才能收获我们一日三餐饭桌上的米饭、面包。孩子们可以将“汗滴禾下土,粒粒皆辛苦”诗歌背的滚瓜烂熟,但如果不亲身去体验种田的“劳动程序”,就难以直观理解,农民种田为何会“汗滴禾下土,粒粒皆辛苦”?自然,对节约粮食的意识也不会有深入内心的强烈,由内而外的自觉。

开展学生劳动教育,理论知识教育固然重要,但更为重要、也更为关键的是,劳动实践教育。脱离实践的劳动教育,往往会流于形式,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。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亲身体验劳动相结合、融合,才能使劳动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给学生布置假期劳动实践作业,定期让学生到田地里体验粮食播种、生长、收获的“劳动程序”,将劳动教育的课堂,从理论上“融入”到实践中,从书本上“搬到”田地里,方能让劳动教育结出“累累硕果”。(孙小二)

中共德化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
东南网 承办
闽ICP备05022042号
投稿邮箱:dhxwmb@163.com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