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 | 文明创建 | 道德建设 | 文明实践 | 未成年人 | 我们的节日 | 网络文明传播 | 文明资讯 | 移风易俗
您所在的位置:您所在的位置:德化文明网> 文明网评
保护英雄从不盲目“勇为”做起
2018-08-07 00:01:28  来源:泉州文明网  责任编辑:林杰  

什么样的行为是我们倡导的“见义勇为”?如何通过立法进一步弘扬这样的传统美德?近日,《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(草案)》提交正在召开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。在该草案中,将“不顾个人安危”表述从条款中删除。草案不仅对见义勇为行为重新进行了科学界定,还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规定进行了修改。

见义勇为,这是一种非常令人钦佩,也非常令人感动的精神。遇到歹徒为非作歹,遇到他人遭遇困难,毅然决然地发出自己的怒吼,毅然决然地伸出坚实的援手,将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。这种人,古道热肠,就如古代的侠客,这种行为,奋不顾身、不计得失,带着一股侠义之风。从这个角度看,见义勇为,往往带着一股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精神,也正是这种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忘我精神,令我们钦佩和感动。

然而,诚然英雄之所以是英雄,在于他们勇于奉献、勇于牺牲,但我们却不可以片面推崇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精神。不考虑人的自身能力、不考虑现场的实际条件,贸然的“见义勇为”,很可能既没有帮助到别人,还导致更大的危机和困境,甚至付出更加惨重的生命代价。前不久,云南丽江15岁足球少年黄鹏卓为救落水的同伴,不幸溺水身亡。事后发现,黄鹏卓根本不会游泳,只是一心救人。花季少年的消逝,多么令人扼腕叹息!毋庸讳言,我们甚至见过这样的新闻,面对火灾或溺水,为救一个人,好几个人没做保护就奋不顾身往里冲,结果反倒搭上了几条性命!救人者救出了别人却伤害了自己,甚至是没有救出别人反倒伤害了自己,如此“勇为”,实在令人伤感!

历史上见义勇为的故事数不胜数,唯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传颂千年。为何如此?不仅仅在于司马光见义勇为,更在于司马光展现出来的智慧。他见义勇为,并不是奋不顾身跳到缸中救人,而是拿起石头朝着大缸砸去。“救人”是勇,“砸缸”却是智,司马光用勇气更是用智慧,迅速解救了溺水的小伙伴。也正因为这一份智慧,司马光救人的同时,没有使自己身陷险境,才使世人有幸领略到《资治通鉴》等一大批宝贵的史学遗产。

删除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条款,体现了社会的人性与温情。恰恰是英雄们勇于奉献、勇于牺牲,带着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忘我精神,人们更加要懂得爱护英雄、疼惜英雄,他们没有想到、没有多考虑的,社会就要为他们多想一些、多分担一些。社会需要英雄的庇护,社会也要庇护英雄,社会需要见义勇为精神的弘扬,社会也要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见义勇为精神。

删除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条款,更体现了社会的理性与文明。我们不姑息歹徒作恶,我们更不面对身处险境的人袖手旁观,但我们不片面提倡“不顾个人安危”,而是提倡科学的见义勇为、智慧的见义勇为。我们肯定见义勇为的大义凛然,却不鼓励英雄去作无谓的“流血牺牲”,只有这样,英雄在下一次路见不平时才能依然见义勇为,只有这样,见义勇为才更有可持续性,也才更加能够得到发扬光大。

删除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条款,是一个社会的进步,对每一条生命,都应该充满敬畏和尊重。尽我们所能,让每一次义举都得到最好的结果,尽我们所能,让每一位英雄,都得到应有的宽容、善待、掌声与回报。如此,社会的温情方能不断传递,温暖人间。(陈一彬)

中共德化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
东南网 承办
闽ICP备05022042号
投稿邮箱:dhxwmb@163.com
微信